2024-04-30 星期二

首页 · 县域

县域新闻 手机官网
兰山区财政收入超50亿 全国百强率先崛起

   2014-07-25 05:59:50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0日电(潘月胜 颜超 臧德三 李霞霞) 50亿,一个新的起点! 19年,兰山让人刮目相看!

     从建区之初的综合实力全市第九,到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全国市辖区百强。一步步地跨越赶超,兰山的变化可谓惊艳!       成绩是拼出来的。50亿的背后,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以“六区”建设为路径,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先看病后交钱”、“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工作涌现出的民生情怀!50亿的背后,更是兰山弘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拼博进取的生动实践。“兰山速度”“兰山模式”“兰山精神”……兰山用智慧和汗水,不断书写着沂蒙精神新的诗篇!       在全国百强中率先崛起        蒙山欢歌,沂河逐笑。 2013年12月27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6亿元,一举突破50亿元大关。         兰山,在全国革命老区兄弟县区中的率先崛起,再次站到了科学发展的新坐标上。解读兰山跨越发展的秘诀,既有中心城区的组合优势,也有科学发展的非凡举措,更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       “六区”建设求突破兰山区,地处沂蒙山南麓,京沪高速公路的中心点上;是书圣王羲之、笃圣闵子骞、至孝王祥的故里,也是沂蒙革命老区的腹地。沂蒙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闯劲,使这片激情澎湃的土地,在不到二十年内就从落后地区,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板材之都”…… 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       近年来,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给了兰山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双重压力下,凭借综合优势短时间内促成经济迅猛增长、争先进位并非难事。但这种不顾后果的增长,却非兰山之所想。科学发展,兰山谋划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统筹,是各种因素共存共生、互动互促、良性循环的增长格局。这一理念,集中体现在该区“六区建设”的目标中。       2012年初,兰山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了“突出四项重点,实施五化统筹,加快六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六区”就是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区、生态优美宜居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文明和谐幸福区。建设“六区”,是兰山实施“转调创”,建设“两型”社会、经济强区的六条路径,也是兰山以人为本,向百万民众负责任的民生“路线图”。       为加快“六区”建设,兰山区突出抓好新上项目、招商选资、旧城旧村改造和保障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五化统筹”战略。近两年来,兰山区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超过10亿元,并呈现出“加速度”增长趋势。按照这一趋势,该区制定的2016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60亿元、力争实现70亿元的任务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经济强起来,百姓富起来,生态美起来。建区之初,兰山区生产总值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仅2000万元。2013年,兰山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是建区之初的28倍和270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兰山区还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全市“一创六建”任务,被评为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区。       “三城三片”巧布局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改善民生,最大的难点也在农村。如何统筹城乡发展,调动各发展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提质增速,兰山区提出了城乡一体、强区强镇的发展战略,并研究制定了“三城三片”总体发展布局。 “三城”就是将城区规划为老城片区、北城新区、西部新城三大区域,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高端服务业,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区。“三片”就是将镇村规划为城乡统筹示范片、新型工业片和高效农业片,分别打造文化旅游、新型工业、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极具活力的小城镇集群。“三城三片”通过挖掘各部分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实现功能互补,产业协调、城乡统筹、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按照“三城三片”布局,老城区三个街道借势商城国际化,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城市综合体等高端服务业,增强城区幅射带动能力。半程、汪沟、枣沟头依托金锣科技园,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打造千亿级园区,形成全市新型工业的聚集地。义堂镇已经形成了年产值 500多亿元的板材产业,成为全国四大板材重镇之一。白沙埠孝文化节、李官桃花节等正在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效应。李官镇位于兰山区城乡统筹示范片上,该镇食益生态园项目瞄准了与老城片区的商圈互动,订单农业红红火火。“对接城区建设‘菜篮子’‘后花园’,把商贸物流优势转化为我们的农产品订单。我们推出的农畜产品销售、果蔬采摘、花卉观光等收益特别好。”食益生态园总经理王坤说。错位发展带来的差异互补,使得兰山区各镇街形成了相互借力,优势放大的“泵压”效应。       “三城三片”框架的拉开,仅仅是“水泵”虹吸的开始。随着发展格局、产业链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更大的发展势头全在后面。2013年,全区11个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2000万元,6个镇(街道)财政收入过亿元。       “创新驱动”显活力花园式的水岸城市、现代化的商贸物流、高精尖的新型工业……地处革命老区的兰山变了,变得更时尚、更现代、更大气。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不仅是兰山的迫切任务,也是临沂市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初衷。按照临沂市“三年倍增、五年跨越”部署,兰山在各县区中经济基数最大,中心城区发展用地也最为紧缺,任务和瓶颈的矛盾更加凸显。突破瓶颈的关键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施创新发展。       2013年,兰山区坚持节约集约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牢固生态环保理念,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800余亩,引进、聘用各类人才4200余人,拆除土小企业108家,围绕“大、高、外”引进过亿元项目117个,院士工作站达到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国家级1家。占地不足200平方米就足够容得下一个50人的企业生产经营,一楼办公,二楼生产,三楼职工食宿,布局科学合理。笔者在临沂工业园区地产品加工园看到,园内200余家企业全部为2至5层建筑,整个园区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瓶颈一破百业兴。       2013年,兰山区以“工业提升发展年”“商城国际化推进年”“城镇建设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以构建“10+6”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三年倍增”计划。站在地方财政收入过50亿元的新平台上,一个富裕、宜居、和谐、幸福的新兰山映入眼帘。“在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中带好头……”兰山信心更足。   在“全国百强”中争先进位       日前,《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在北京发布,临沂市兰山区位列2013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55位,比2012年前移10个位次,全省只有3个市辖区位列兰山之前。数字变化见证了兰山区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的作为,闪耀着兰山区“强商兴工,以商带工,工贸联动,优势互补”的智慧和魄力。       转身向洋 崛起“海外兰山”。商贸物流是解读兰山的第一把钥匙。上世纪80年代,沂蒙人凭着艰苦创业精神,在“西郊大棚底”开辟出一片专业批发市场。30年间,先后经历了“地摊式农贸——大棚底商贸——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城——现代商贸物流城”5个阶段,现在已拥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81处,物流网络覆盖全国1800多个县市,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当年推着独轮援前线,如今拉着货柜奔全国。”昔日的老区农民在谈笑间已牵动着全国市场的跌涨起伏。       近年来,为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站在新起点上的兰山又重新自我审视,以“数字商城”“网上商城”“会展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高瞻远瞩启动商城国际化战略,向国际化大商城进发。       “旅游购物商品”获批,“启动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凭借优厚的“特区”政策,兰山迅速打出强有力的外贸“组合拳”:推进临沂港、国际贸易大厦、商城国际采购中心等16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基础;大力实施“四个一批”战略和“十百千”工程,引进和培育国际贸易主体;加快“数字商城”“网上商城”建设,提升经营业态;每年150多场商贸会展精彩接力,提高商城知名度;与海外企业互建展销中心,建提升商城外向度;探索和完善商城诚信体系,擦亮市场品牌……       “没想到临沂商城的物品这么丰富,服务这么周到便捷。”伊朗采购商萨依德连连感叹。2013年4月,临沂港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外商到兰山采购不断呈几何数增长,一些原本要经上海等大城市出口的货物,也纷纷借道兰山。目前,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商城设立了77个贸易代表处,商城与美国、韩国、罗马尼亚等十余个东西方国家企业达成双边合作协议。2013年,兰山预计实现市场成交额120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8.9亿美元、网上交易额63亿元。       转型升级 集聚“工业高地”。工业基础薄弱一度是革命老区的经济“短板”。近几年,兰山区凭借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和北接渤海湾、南连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物流天下”的流通优势,以增量优化带存量调整,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千方百计做好大项目、好项目招引,在工业“洼地”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区。“5月份开工建设,明年就可以投产,建设非常顺利。”在半程镇三维集团年加工150万吨大豆项目现场,三维集团副总裁范希峰告诉记者。       走进兰山发现,兰山区的发展速度首先当得益于政府部门高效贴心的服务。在兰山区,每个大项目、好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属地镇街(园区)、一个区直包扶部门、一名区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全程跟踪,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成效在一线考核、组织在一线考察,区级领导、镇(街道)、区直部门、村(社区)“四位一体”服务项目落地发展,催生出兰山发展“加速度”。增速的前提是提质。根据产业体系培植规划,兰山区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推进食品、木业、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四大产业“二次创业”,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全区建有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1家,名牌商标拥有量居全市前列。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兰山区创造性用好“一园两区”政策,南区以临沂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500亿级商城地产品加工园;北区以金锣科技园为核心,打造千亿级新型工业园区。园区强强联合,南北呼应,吸引了全区70%上的省、市重点项目和工业企业落户园区,成为兰山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现在,驱车行驶在兰山,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连不断:总投资30亿元的凯西新材料项目,引进了韩国先进制造设备,生产工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宝华耐磨钢项目、移动照明塔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新型缩径式结构超声波热量表”技术、“新港豆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兰山区工业“短板”变“跳板”,工业“洼地”变身产业“高地”。2013年,全区规模企业达到473家,比上一年增加6家,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346.7亿元,增长17.4%;实现利税125.5亿元,增长18.9%,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总量在临沂市位居第一。       工贸联动铸就“兰山模式”.兰山商贸物流优势到底有多大?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批货从广州直接发往兰州,运费需要3600元;而同样一批货,若从广州先发往兰山,再经兰山转发兰州,却只需2700元,比直接发货价还要低30%。兰山物流价格比全国低20%-30%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兰山也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和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如何将商贸物流优势转化为全区经济发展优势?兰山的实践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引商兴工,工贸联动、以商带工,优势互补,构成了兰山独特的发展模式。对接商城,兰山区配套建设了临沂工业园和金锣科技园,打造新型工业聚集园区。园区采取“园中园”“区中园”的发展模式,建设“前店后厂”式的加工基地。这种“市场连基地,基地连企业,企业连市场”的发展模式经释放出巨大的磁场效应,兰山区工业经济快速膨胀,现已形成了食品、板材、有色金属、机械等优势特色产业。地产优势反推商城国际化。       一副国内售值40元的羽毛球拍,在匈牙利标价150元被抢购一空;国内批发1500元的20支管太阳能,在匈牙利卖到2500元还很受青睐。这是在匈牙利举办的2013中国机电轻工产品中东欧展销会博览会上的贸易盛景。谈起此次展会,组织单位源丰国际的黄卫中副总经理介绍,兰山地产品物美价廉,中东欧市场互补性强,对商城进出口有很强的拉动作用。目前,由源丰国际参与投资的物流园区德国布莱梅港已在匈牙利中国商城建成,辐射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打通了兰山商城直通欧洲的“绿色通道”。2013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确定了临沂优先隆起“商贸物流”和“两型社会”两个“高地”。在政策优势叠加的机遇前,工贸联动模式无疑将为兰山率先实现隆起提供更充足、更强大的动力。     在幸福兰山中追逐梦想       三河交汇处,是临沂城区水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10年前,这里片片荒滩,与城市毫不相融。10年间,以河为轴、城水相依的城建理念,让这里蝶变为城市画卷中最美的一角。如今,326米的电视塔倒映在“沂水拖蓝”的画境中,一片片现代化新城区沿河耸起,贯通两岸的河底隧道全面通车,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淡水沙滩浴场等免费开放……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幸福。近年来,兰山区以新型城镇化开路,全面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生态优美宜居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和文明和谐幸福区。城市跨越发展数字的背后,靓起了民生为本的最美风景。       “宜居之城”携手城乡进入新世纪,老区临沂在蜕变,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兰山,面临着加快发展、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多重压力。老城区棚户区、“露头丑”问题日益凸显,与现代化新商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城乡一体化呼声越来越高。综合种种因素,出路在于建设新型城镇体系,打造城乡一体发展格局。自2003年起,兰山区先后启动了北城新区、西部新城、老城区改造和一批重点镇建设,跳出老城搞城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接轨,同时舒缓老城区公共资源紧张的压力。       建设改造,征收是前提。如何做好?兰山的优势是发扬“沂蒙精神”,并在心系民生、扎根群众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涑河精神”“南坊经验”“征收精神”等一个个闪亮的精神成果。2013年兰山77个征收片区中,东风东关片区是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启动前,这里窄巷错杂,隐患连连。在此生活了50多年的郁大妈回忆,夏天院子里雨水排不出去,家里不得不用3个水泵一同往外抽水。征收过程中,兰山区形成了区级领导、镇(街道)、区直部门、社区“四位一体”的网格联动工作模式,主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新片区建什么、怎么建广泛征集民意,群众有困难、有问题提前搜集解决。2013年是兰山区征收规模最大的一年,征收面积达554万平方米,未出现一起集体性越级上访案件。       为民建城,兰山区全面打通城乡隔阂,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项目“三下乡”,打造一体发展的大格局。在刚刚建成的白沙埠镇大姜村社区,水、电、暖、气“四上”工程让居民姜开华喜上眉稍。燃气管道通到了各家各户,还免费安装壁挂炉,平时做饭、冬天取暖既省心又省钱。实际上,姜开华所看到的,还只是为民建城的“冰山一角”。2013年,兰山区共建设农房2.5万余户,不仅在农村社区高标准完善绿化景观、卫生服务站、学校、商贸服务区等基础配套,各镇还积极配套工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园、种植养殖农场等,多渠道探索农民创业就业路子。       “文明之城”温馨你我。大山脚下的兰山区汪沟镇竹园社区,经济实力不算很强,但这里正在建设的敬老院却配套标准,毫不逊色。生活在其中的60余名孤寡老人个个脸上堆笑。2014年元旦前,来自城区的20余名志愿者们义务为老人洗脚、修脚,一份份跨越城乡的爱感动着老人们的心灵,装点着这座城市的美丽。       文明,缘起于沂蒙人与生俱来的淳朴、善良,又因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而升华。2013年,以兰山为主体的全市创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双获全国地级市第一,主战场兰山区全民动员,倾力投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成也兰山、败也兰山”……十年“创城”,磨练了兰山的干部群众,更擦亮了“沂蒙精神”这把利刃,延伸出宝贵的“创城精神”。有人这样感慨:这场文明与陋习的斗争,仿佛再一次把人们带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带头上阵,冲锋在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最前沿;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把“爱党爱军”的一腔热情转化为建设文明家园的不竭力量……       创建文明城市,兰山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区划分为13个创城网格,让各单位、每名党员干部都进网格服务。影响文明程度指数提升的大小问题通过网格汇集上来,逐级落实解决。党员干部成了代群众反映诉求、为群众解决问题、帮群众提高素质的可信赖者。有人做过比较:“创城”前,人们连农村社区楼梯底下的柴草垛都视之漠然。而“创城”中,无人问津的老旧社区有人管理了,孤苦伶仃的空巢老人有了服务“对子”,社区里建起了“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每周六“四进社区”“义务劳动”搭建起“红马甲”的舞台……2013年,兰山区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新增绿化面积124万平方米,农村社区“五化”达标率75%,建设道德讲堂12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8个,志愿者10万余人。从“道德讲堂”走出来的身边好人,有4人荣获“山东好人”称号,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民生之城”延展幸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看生活在其中的人。兰山区将群众满意度看作是衡量政府工作的“铁尺”,拿出财政总支出的66%以上用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就业,提高低保、医疗、教育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延伸幸福覆盖面。近年来,兰山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服务模式,开辟出生命“绿色通道”;创造性地成立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暨零工市场,外来务工人员每天1元钱即可入住,还能接受劳动技能和法律法规等培训;教育“三年连建”工程新建扩建43处中小学校;建设了覆盖区、镇、村3192个班级的教育云平台,让城乡学生在线互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的源泉在于群众,感情系于群众。     近年来,兰山区“以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构建并完善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和诉调、检调、医调等“多调对接”机制,社会管理创新让社会更趋和谐,累计调处各类纠纷4354件,开展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5500余名干部联系20余万户群众,收集办理群众诉求4300余件;试点开展了城市社区“党群服务热线”、经济薄弱村“2+1双强帮带”等工作,干群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宽,诉求解决的机制越来越好,基层发展的动力越来越足。在兰山打拼十多年的浙商金剑秋感慨:“城市环境更优美了,城市管理更有人情味了,市民举止也更加文明了,孩子入学没受到半点歧视。在兰山创业,心里一片温暖。”(完)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