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 星期六

首页 · 政务

县域新闻 手机官网
临沭柳编搭上文创“特快专列”

作者:钱思如 陈秀焘 马秀山    2021-10-02 10:52:17

临沭讯  从一年设计制作几十个品种到数千种,在素有“中国柳编之都”美誉的临沭县,先后有5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柳编产业业已发展成融合人文、历史、艺术、创新等特色,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富民型产业,传、研、创一体的文化创意型产业,全产业链高度集中的外向型支柱产业,探索出助力乡村振兴的“临沭模式”。

中间商成长为企业主

自营出口权让临沭柳编井喷式发展

就像大多数临沭柳编企业主成长经历一样,出生于1969年的李景明,年轻时也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放货”。放货,是临沭柳编行业特有称谓,指的是业务员或代理人,从有出口订单的企业拿到加工份额,再找到会柳编技艺的农户加工将农户加工好的产品送回企业后,赚取差价利润


微信图片_20211002104814_副本.jpg


这种类似中间商的角色,沟通起企业和零散加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是普通临沭人能找到的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那个年代的柳编产品,还没脱离实用器范畴,产品以盛放食物、水果、衣服为主,也有国外客户定制用于养殖宠物猫狗的“睡篮”。一年到头,花色和品种也就几十种。原材料也单一地使用脱皮或不脱皮的杞柳。这种原材料环保又兼具美观,但杞柳的天然属性导致其即便是经过细致编制,相比塑料等材质还是经久耐用,大部分柳编产品属于一次性消费,所以尽管品种不多,但消费需求量一直比较大,能给国内的出口企业和下游加工户带来稳定收益。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逐渐提高,柳编也渐渐从实用器转为装饰和节庆用品。这样的市场需求转变,给柳编行业带来质变。

大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李景明靠在行业内积攒的口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走街串巷式的放货已经不能满足订单需求,他在位于临沭县青云镇的云白常村老家,租用了一所小学旧址,用来收购、存储零散加工户做好的产品。

1998年,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入,民营企业可以申报企业自营出口权。像李景明这样的柳编企业主,有了可以直接对话外商的资质,再也不用依托上游企业拿订单。


微信图片_20211002104843_副本.jpg


这样的政策支持,给了临沭柳编产业井喷式发展的动力。短短几年的时间,李景明等一大批从“中间商”成长起来的出口企业主,占据临沭柳编市场主体地位。

重视品质和创意

用进口材料,聘外籍设计师

拿到自营出口权,让临沭柳编企业“单车变摩托”。越跑越快的车轮,就像是搭乘上“特快专列”一样让临沭柳编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

从早期一年几十个品种,李景明的美艺工艺品有限公司,现今已经一年就能迭代至少一千个品种。“光是灯罩,一年就能出几十个样式。”美艺公司业务经理李玉介绍,临沭柳编其实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杞柳编织范畴,由纯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由单一编织拓展到融合了铁艺、布艺、绳艺、雕刻等多种加工形式,原材料也不再拘泥于使用杞柳一种。

在美艺公司,为保证产品品质,还越来越多地用上了进口产品。“马达加斯加的拉菲草、越南的水葫芦草、菲律宾的藤条等等,一年进口几千吨。”李景明说,临沭柳编能在国际市场叫响,最初主要是依靠成本低,但要在市场站稳脚跟,终归还是要靠品质。

除了品质,创意也是重要一环。美艺公司所在的临沭柳编产业园聚了当地绝大多数柳编龙头企业。同在该园区的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每年设计出的产品多达5000多种类型。鲁美达副总经理解自杰介绍,他公司除了聘请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根据国外市场翻新产品花样,还针对欧洲市场从荷兰外聘了3名设计师,初衷就是紧盯国外消费者喜好,用潮流占据市场份额。

“在2021年全国第五十六届工艺美术交易会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上,临沭柳编3项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获奖作品占全省90%,且包揽了全部金奖。”临沭县商务局党组成员、商务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胡怀宪介绍,近年来,临沭柳编工艺品产业树立新思维、探索新思路、研发新产品、挖掘新资源、开拓新市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从原来仅有的传统柳编产品到现有的多用途多材质融合的现代工艺品,企业经营方式从原来的产品销售到现在的个性定制服务,文化产业链条实现了快速有效扩张。先后成立了中国(临沭)柳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临沭鑫苑柳编研究所等多家设计研发机构,与荷兰、美国等国外研发团队开展密切合作,研发市场新产品,大大增强了柳编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记者 钱思如 通讯员 陈秀焘 马秀山

来源:临沂县域网 编辑: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