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 星期二

首页 · 财经

县域新闻 手机官网
2020年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出炉!

   2021-01-26 01:44:50


        【本网讯】1月25日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临沂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临沂调查队主要负责同志向大家通报了2020年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刘恩田 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发布人:卢中绪 国家统计局临沂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顶压奋进、坚毅前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05.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0.9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756.43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2607.9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2:36.5:54.3。
 
        01
 
        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分别实现产值455.5亿元、41.8亿元、250.2亿元和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7%、6.2%和1.2%。实现粮食总产量416.5万吨,亩产431.2公斤,均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07.5万亩,产量790.3万吨,分别增长1.7%和3.2%。瓜果面积26万亩,产量96.2万吨,分别增长3%和0.9%。果园面积135.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303.9万吨,分别增长4.7%和14.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50.7万头,牛存栏28.9万头,羊存栏180.1万只,家禽存栏12821.8万只。全年生猪出栏440万头,牛出栏22.9万头,羊出栏248万只,家禽出栏42454.2万只;肉类总产量107.6万吨,禽蛋产量48万吨,牛奶产量13.8万吨。
 
        02
 
        工业、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295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949.9亿元、增长9.7%,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7.7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机械、板材、建材分别增长18.1%、18.4%、19.7%、16.3%。全市累计产值超过亿元企业达824家,完成产值同比增长9.8%。604家年初新入库的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12.2亿元、同比增长131.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5%。全年共有775家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8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2.7亿元、增长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07.9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2418.4万平方米。
 
        03
 
        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2:38:59.8。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9.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6%。
 
        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634.7亿元、增长6.6%,新开工面积1912.1万平方米、增长16.5%。商品房销售面积1522.2万平方米、增长14.7%。
 
        全市共引建招商项目1179个,到位市外资金1252.8亿元。
 
        04
 
        国内市场、外经外贸和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528.2亿元、同比增长0.2%。从季度看,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6%,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提高33、23.2和6.4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城镇和乡村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0.1%和0.4%。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82.2亿元、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5.9亿元、下降5.2%。从商品看,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和烟酒类分别增长18.7%和10.8%;消费升级类商品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化妆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5.3%和4.9%。
 
        年末市场主体106.1万户,注册资本(金)17946.1亿元,分别增长26%和32.4%;其中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注册资本(金)5035亿元,分别增长27.3%和51.6%。
 
        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52.8亿元、增长14.6%。成功举办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149个,参展企业2.56万家,展出总面积143.6万平方米。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67.2亿元、增长39.9%,其中出口992.2亿元、增长46.2%;新备案外资项目173个、增长36.2%,实际使用外资10.8亿美元,增长179%,对外投资1.37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
 
        05
 
        财税、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亿元、增长6%。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290.2亿元、增长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2.5亿元、增长11.5%,其中各级民生支出638.2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0.5%;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2.2%、21%和13.5%。
 
        全年税务部门收入合计674.7亿元、增长8.3%,其中国内税收收入合计522.1亿元,增长3.5%。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1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085.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204.8亿元、比年初增加73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996.4亿元、比年初增加1080.1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985.1亿元、比年初增加279.9亿元。
 
        06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艺术繁荣。临沂市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达62.8万余册,电子图书60万余册,中外报纸期刊1000余种,办理读者卡15万余张,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7万余件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市美术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已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064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共派出1067人次参加山东省锦标赛,共获得单项金牌60块;临沂市第七届运动会举办了高水平组、少年儿童组2个组别534个小项比赛, 786支队伍7973人参赛,产生了97项市运会最高纪录。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超过1200项次,第九届中国沂河体育节赛事活动达到8大项30项次,打造了“红色之旅 沂蒙骑行”、“青春梦·沂蒙情”龙舟赛等6大项34站“沂蒙”品牌特色赛事。城乡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分别达到33、312、3943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8.5%,国民体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5.44%。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水平。成功创建1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全市69家急救站点全覆盖,有效派车率达到100%。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20年74元。
 
        07
 
        科学技术、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全市累计联合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70项;共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47家,市级346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9家、市级207家;院士工作站21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试点创新型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13家、市级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10家、市级15家,孵化面积195.6万平方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农高区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0个。
 
        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2719件、同比增长26.8%,授权884件、同比增长84.2%;全市商标申请数6.6万件,商标注册数4.6万件。
 
         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增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1个。新增2个国家级、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6起,同比下降30.3%,其中死亡事故28起,死亡29人,同比分别下降54.8%和54.7%。连续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一杜绝两下降”的全年工作目标。
 
        08
 
        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87元、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66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8元、增长6.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86元、增长2.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88元、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81元、增长4.4%。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全年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9.8万人、创业培训1.6万人。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2万人、74.75万人、110.5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4万人。全市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9.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财产险公司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7.36%,人身险公司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7.52%,赔付支出92.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60亿元,同比增长16.6%,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32.2亿元,同比增长8.4%。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5,同比改善12.9%。PM2.5、PM10、SO2、NO2、CO浓度分别改善14%、19.8%、20%、10.5%和6.3%;优良天数231天,优良率达63.1%、同比增加9.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9天。11个国家考核断面、3个省控考核断面达标率均为100%。
 
        答记者问
 
        从今天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刚才介绍情况看,可以说2020年我市经济交出了一张振奋人心的成绩单,请问全年经济运行有哪些特点?
 
        2020年,全市经济在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发展环境下,克服了疫情、汛情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多重不利影响,交出了经济运行逐月回升并全面转正,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好于年初预期、好于去年同期的靓丽答卷,个别指标还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总的来看,有5个特点:
 
         一是恢复势头强。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纾困惠企措施,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将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经济增速逐季回升,主要指标全面转正且位居全省前列。分季度看,一季度GDP下降6.4%,上半年迅速转正、增长0.3%,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增长2.1%和3.9%,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增幅高于全国1.6个、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财政、税收、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额、投资、进出口等指标也全部转正,多数指标增长水平还高于去年同期。从方位看,恢复态势明显好于全国全省及周边,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列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列全省第4、第6和第7位。
 
        二是运行质量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三个口袋”增势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亿元、增长6%,地方级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9%、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2%和48.5%;企业资产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5%和4.9%,同比提高1.4和1.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1%和6.3%,远高于“十三五”翻番目标,实现了与经济增长同步。此外,金融信贷也支撑有力,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增加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分别为1085.9亿元和1080.1亿元,列全省第4位和第3位。
 
        三是新兴动能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0%,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7.6%和10.9%。特别是新动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四新”产业投资增长21.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6%。随着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52.8亿元、同比增长14.6%,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2.5%。在外贸活动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完成出口49.7亿美元、同比增长85.3%。
 
        四是民生保障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2.5亿元、增长11.5%,其中各级用于民生方面支出638.2亿元、增长1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5%;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4%,控制在年度目标之内。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20年74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4万人。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5)同比改善12.9%,优良率为63.1%、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
 
         五是市场活力足。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达106.1万,其中2020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近26万、同比增长27.3%。市场销售持续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一季度下降17%恢复到全年增长0.2%,其中12月当月增长9.6%、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民生类商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商品、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7%、10.8%和75.3%。临沂商城网络零售额增长16.1%。
 
          我们从刚才通报注意到,2020年我市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能不能介绍一下我市2020年居民收支增长的主要特点?
 
        2020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工作成效,反映了全市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良好形势。从全年居民收支增长形势分析,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收入增势渐强。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居民就业时间减少,增收形势严峻。2020年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0.4%。上半年,随着我市各项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落实落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1%,收入增长由降转增。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6%,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收入增势。
 
        二是增幅位次前移。2020年上半年、前三季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次分别比上一季度前移3和8个位次。2020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次列全省前2位、第1位和第2位。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位次均实现前移进位。
 
        三是消费需求受挫。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储蓄倾向明显提高。消费环境安全的不确定性从另一方面降低了消费意愿。2020年各季度,我市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幅均低于收入增幅。全年我市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分别比收入增幅低了1.8、2.0和1.8个百分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下降明显。
 
        202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8%,明显好于全国全省,主要原因是什么?下步趋势会怎么样?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政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产业立市,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复产助企行动快、措施硬,加上近几年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8%,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主要支撑有4个方面:
 
        一是整体增长面广。全市共有26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超过70%,其中农副食品、木材加工等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有1876家企业产值实现增长、企业增长面也达六成以上,这表明我市工业整体恢复较好。
 
        二是优势产业支撑强。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全市工业稳步回升打下坚实基础。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949.9亿元、同比增长9.7%,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7.7个百分点。“十优”产业涉及工业部分累计完成产值3937.8亿元,同比增长9.4%。
 
        三是骨干企业复苏快。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824家,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9.8%,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75家。604家年初新入库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12.2亿元、同比增长131.9%,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7.6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的快速复苏是我市工业能够率先在主要经济指标中转正的关键因素。
 
        四是民营经济贡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4.5%。民间投资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8.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2.2%、比2019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出了体制机制灵活、自我革新修复力强的特点,撑起了我市经济的大半壁江山。
 
        从发展后劲看,木业转型升级是未来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的潜力所在,并且对其他传统产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临港精品钢产业集群仅2021年、2022年就可增加900万吨产能,年均可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4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了19.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9%,投产达效后将加快全市现代产业培育步伐。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横向抓布局、纵向抓强链、外部抓赋能、内部抓内涵的推进路径,加快发展新动能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必将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开创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新局面。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您怎么评价今年的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狠抓生产、加强保障,全市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20年我市粮食生产呈现“两增一稳”。一是粮食面积保持稳定。2020年我市粮食面积为965.96万亩。缓解了多年来粮食面积连续下降的趋势,成为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一环。二是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市抗灾减灾措施得力,高产优质品种布局不断完善,全年粮食单产达到431.16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9%,再创历史新高。三是粮食总产高位运行。2020年我市粮食总产为416.48万吨,比上年增长0.9%,再获丰收,标志着我市有能力保障“米袋子”安全,粮食“压舱石”作用稳固。(完)
 


 


来源:临沂县域经济网 编辑:小编